中国汽车工业从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之路的标志之一是必须有中国汽车企业用技术打造的可以对抗全球的豪华品牌,汽车强国一直是中国汽车人强国之志。
1月22日,捷途汽车以一场名为“心所向 自纵横”的发布会,掷出一枚震撼弹——全新豪华电混越野产品序列“捷途纵横”正式登场。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品牌如何从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的宣言。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掷地有声:“捷途纵横要变成全球豪华越野市场的新豪横。”这句话背后,是奇瑞蛰伏多年的技术冗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强烈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豪华越野符号。过去三十年,路虎、奔驰G级、丰田陆地巡洋舰等国际大品牌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捷途纵横的诞生切开了一道属于中国品牌的技术裂隙。它的意义远不止填补空白,而是以电混技术为支点,撬动全球越野市场的结构。
奇瑞用“纵横”二字,既是对时空的征服宣言,也是对技术边界的挑战——纵是时间的纵深,横是空间的辽阔,捷途要做的是在这片经纬交织的豪华越野版图上刻下“中国智造”的坐标。
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叙事总绕不开“追赶”二字。从逆向研发到正向突破,从燃油时代的匍匐前行到新能源时代的弯道超车,中国品牌终于站在了改写全球产业格局的临界点。
在象征技术巅峰与品牌溢价的豪华越野市场,中国品牌始终缺席。这片由路虎、奔驰G级、丰田陆地巡洋舰等构筑的“高墙”背后,不仅是性能的较量,更是品牌定义话语权的争夺。
捷途纵横的登场,恰似一场蓄谋已久的突围。尹同跃的宣言——“捷途纵横要变成全球豪华越野市场的新豪横”——绝非空洞的口号。2024年,奇瑞集团以4800亿元营收、260万辆销量、114万辆出口量的成绩单,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野心注入底气。而捷途汽车成立六年就达到年销56万辆的“速度神话”,则为其向上突破提供了用户基盘与市场信任。
这场发布会最意味深长的,或许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捷途纵横对“中国式豪华”的重新诠释。它不再满足于配置的堆叠或价格的“田忌赛马”,而是试图以电混技术重构越野场景,以生态服务定义旅行文化,甚至以两栖能力颠覆物理边界。
当纵横G900以“全球首款量产两栖SUV”的身份亮相时,其意义已超越产品本身——这是一场对传统越野逻辑的宣战,更是中国品牌从“制造”向“创造”跃迁的里程碑。
捷途纵横的野心,绝不止于造一辆更快的车。它试图重新定义“豪华越野”的价值链——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活方式的话语权。发布会上亮相的三款车型(G700、F700、G900)分别瞄准全地形SUV、多功能皮卡和两栖越野市场,但其核心逻辑一脉相承:用生态服务让越野从冒险变成享受。
更隐秘的颠覆藏在生态布局中。1252家全球驿站、320家权益伙伴、官方改装品牌JMK——这些数字构建的,是一个闭环的“旅行+”宇宙。当传统豪华品牌还在依赖4S店体系时,捷途已将服务触点延伸到用户的每一次越野轨迹中。
买一辆车,等于买下一张通往全球探险社群的入场券。这种从“产品交付”到“场景运营”的跃迁,或许才是捷途纵横对豪华的真正诠释。
如果说传统豪华品牌擅长用历史沉淀编织品牌故事,那么捷途纵横选择了一条更硬核的路径:用技术霸权碾压一切质疑。
如果说传统豪华越野车是肌肉与机械的暴力美学,那么捷途纵横则是算法与电机的精密交响。支撑这场革命的,是奇瑞近乎偏执的技术储备。从燃油时代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到新能源时代的混动专用发动机、800V高压平台、矢量四电机,奇瑞的研发逻辑始终带着“理工男”的冷峻——用技术对抗不确定性。
“纵横架构”无疑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基石。这一专为越野场景打造的技术平台,融合了奇瑞在燃油、混动、纯电三大领域的积累,甚至跨界引入船舶工程理念。其核心逻辑清晰而激进——通过“两套专属动力系统、一个专属越野底盘、六大极致越野技术”,实现全地形征服与豪华体验的悖论统一。
鲲鹏超能混动CDM-O系统的登场,堪称混动技术的一次“暴力升级”。全球最高热效率45.5%的2.0TD发动机、轮端扭矩10351Nm的2档P4电机、10分钟补能80%的800V 4C电池……这些参数背后,是奇瑞对“性能与效率不可兼得”传统认知的颠覆。
更令人侧目的是纵横两栖黄金增程CEM-O系统——矢量四电机18000N·m的轮端扭矩、800V涡轮推进器、IPX8级防水舱体,让车辆在沙漠与江河间无缝切换。这种“既要全地形通过性,又要头等舱舒适性”的贪心,恰恰彰显了技术自信的极致表达。
而纵横云台越野底盘的设计哲学,则将“冗余”演绎到极致。150mm空气悬架行程、350mm离地间隙、前视预瞄与全主动悬架的协同,让车辆既能以13Hz跳动频率脱困,又能通过智能找平实现“零侧倾”的露营姿态。这已不是单纯的机械结构优化,而是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层次地融合,将越野从“冒险者的游戏”变为“科技赋能的从容”。这种“逢山开路、遇水驾舟”的能力,让捷途纵横在物理层面模糊了陆地与水域的界限。
值得一提的是,捷途纵横对安全的定义同样激进。1300MPa热成型钢电池防护、IP68防水等级、纵横舒压智能氧舱的三级供氧系统,甚至配备AED除颤仪的生命监测体系——这些在传统豪华车型中罕见的配置,暗示着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真正的豪华,不是真皮与桃木的堆砌,而是对用户生命权的绝对敬畏。
比如纵横G900搭载的舒压智能氧舱,本质是一场针对高原反应的“降维打击”。当竞品还在比拼座椅按摩档位时,捷途已为车内注入医用级氧气,甚至配备化学制氧装置——这不仅是配置的内卷,更是对生命权的技术承诺。
低轨卫星通讯技术的引入,则让“永不失联”从营销话术变为工程现实。在羌塘无人区失去信号?捷途纵横的苍穹互联系统会用近地轨道卫星群,为用户的求救信号架设一条直达云端的通道。
捷途纵横的发布,暗合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趋势: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全球化出口从量变转向质变、品牌溢价能力向高端市场突围。
奇瑞集团2024年出口114万辆、新能源销量暴涨232.7%的数据,为捷途纵横提供了底气十足的注脚。但真正的挑战才起步——如何在欧美市场撕开豪华越野的心理防线?
答案或许藏在“不对称竞争”的策略中。当传统豪华品牌仍在纠结于纯电路线时,捷途纵横选择用电混技术直击痛点:没有续航焦虑、没有充电设施依赖、却具备碾压级的性能参数。这种“降维打击”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已初见成效,证明了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绕过“品牌历史”的桎梏,用技术参数重构用户认知。
在产品矩阵上,G700、F700、G900三款车型构成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G700以非承载式车身+三把锁的硬派基因,瞄准传统越野玩家;F700凭借3.5吨拖挂能力与豪华四座布局,开辟多功能皮卡新蓝海;而G900作为技术集大成者,以两栖能力与低轨卫星通讯,直接跃入“无人区”。这种差异化布局,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护城河。
未来的产品规划更值得期待。从纵横架构的可扩展性来看,捷途完全有可能推出纯电越野车型,甚至涉足飞行汽车领域(发布会中“可飞天、可遁地、可渡江”的slogan已露端倪)。
捷途纵横的野心,远不止于打造几款爆款车型。其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技术、产品、生态的三重颠覆,重新书写豪华越野的市场规则。
“旅行+”生态的持续扩张,或将催生越野圈层的文化认同——当捷途驿站成为全世界探险者的地标,当JMK改装件成为社交货币,捷途纵横的护城河将不止于技术,更在于一种生活方式的垄断。当传统豪华品牌还在以4S店维系客户时,捷途已通过“旅行+”生态,将越野从单一出行行为升级为生活方式的全周期服务。这种“买车即买生态”的逻辑,或许将成为未来高端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新常态。
市场策略上,捷途纵横显露出清晰的全球化野心。从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市场的先发优势,到针对不一样地区推出的定制化版本(如适应沙漠地形的防沙版),其目标显然不只是“出口车”,而是“输出标准”。这种从“产品出海”到“技术范式出海”的转变,正是中国品牌走向成熟的核心标志。
站在2024年的节点回望,捷途纵横的发布或许会被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折点。它证明了一件事:当技术积累突破临界点,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
捷途纵横的发布是一场关于“定义权”的争夺。它要定义的不仅是豪华越野的技术标准,更是中国品牌在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话语体系。当尹同跃说出“让世界爱上豪华越野”时,他真正的潜台词是:这一次,规则由中国品牌书写。
但这场战役的难度远超想象。豪华越野市场的用户忠诚度、品牌认知壁垒、文化认同感,绝非参数表能够轻易攻破。捷途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挑战,更是如何将“中国式豪华”植入全球用户心智的软实力较量。
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之路,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的升维。捷途纵横的野心,正藏在其slogan的深意中——“心所向,自纵横”。心之所向,是技术、是市场、更是时代;纵横之处,是荒野、是海洋、更是全世界汽车工业版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