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2 09:36:02 来源:必发bf8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19年建国70周年,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其中,1949年至1959年建国10周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1984年,根据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
1999年,党中央决定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庆祝祖国五十周年华诞。2009年、2019年党中央决定在广场分别两次举行盛大阅兵。
阅兵是展现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
每当国庆首都阅兵,受阅方队列队长安街,接受庄严检阅,徒步方队脚踏《分列式进行曲》,在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的引领下,依次由东向西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以雄赳赳、气昂昂、排山倒海之势通过向祖国和人民展示新时代军人的风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时。此时,无论是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东西两侧观礼台上的中外来宾,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的人们,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无不被受阅方队这气势宏大的场面、威武雄壮的阵容所震撼、所感染,甚至惊讶地感叹道,真整齐,真漂亮、真雄伟。
一个个方队就像一个人似的,都是一般高,一个样子……人们由此对受阅方队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好奇心。我参加过四次阅兵,曾先后三次担任国庆首都阅兵女兵方队教练员、总教练员任务,给大家揭开这一神秘面纱背后的故事。我结合自己在三军仪仗队参加“802”军事演习阅兵,担任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队员,受阅方队训练中的亲身经历和组织受阅女兵方队训练的经验体会,对搞好国庆受阅女兵方队徒(步)手训练方法谈几点体会。
受阅方队的编成,是在单兵训练科目完成,通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根据受阅训练进程,以及受阅训练要求,按照上级下达的方队队员数量标准确定,实施编成的。
方队编成是按照队员身高,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形成右高左低,前高后低的方块队形。
受阅女兵方队队员身体高度的选拔标准,主要根据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范围、不同条件等确定。如:建国35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女卫生兵方队队员身高选拔规定要求在160以上至173公分之间。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女兵方队队员身高选拔规定要求在163以上至175公分之间。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三军女兵方队队员身高选拔规定要求在163以上至175公分之间。在选拔队员身高过程中,对队员身高最低规定要求不变,最高身高要求掌握上适当放宽到1-2公分。也就是说,第一名身高在175公分至176公分这个样子。主要考虑女兵身高能达到175公分以上的数量上有限。另一方面,身高过高与最低身高标准高低差过大,编成方队,还要从美学角度上考虑。阅兵既要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铁血之师、胜利之师。同时,也要给人们以美的观感。也有一种说法,选拔一样的身高标准,那不更好吗?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想法,客观现实条件比较难以达到。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真知是指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搞好受阅方队的训练,也是通过实践一点点摸索总结出的。
以建国六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三军女兵方队编成为例。2008年12月,在三军仪仗大队举办全军教练员集训。我的老排长程志强副参谋长(曾担任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军旗手、三军仪仗大队大队长,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负责教练员集训工作。程志强老排长专门找到我说:俊光,这次女兵方队不是建国35、50周年国庆受阅女兵方队单一陆军兵种啦!这次是由陆海空三军女兵组成。将来方队组成后,这个编队问题,你考虑过怎么个编法吗?
我说:老排长,是从陆海空三军部队中选拔队员吗?着装也按陆海空三个兵种穿着服装吗?老排长说,是啊,就是与咱们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一样。随后,老排长又说:领队是3名,陆海空军各1名。听后,我说,老排长,这个可是很麻烦的,将来方队合成训练,纵横斜线问题,稍微出现一点问题,三线就不齐,给训练增加了很大难度。因为三个兵种,帽子三个颜色,特别是海军服装是白色的,帽子也是白色,空军是蓝色帽子,陆军是草绿色帽子。接着,老排长又说:俊光,我想过,到时,方队组建以后,三名领队按三角形“△”编,方队按纵路编。按照以往国庆首都阅兵经验,徒步方队编成,除三军仪仗护旗方队,所有方队编成是14个排面,每个排面25名,领队2名。我说:老排长,按横排面编成14个排面,陆海空三个兵种,只能是有2个兵种是5个排面,1个兵种是4个排面,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老排长说按纵路编队。我说:按纵路编队也有个问题,一个排面25名队员,有2个兵种是8个纵路1个兵种是9个纵路,给哪个兵种编9个纵路?显然也不合适。
我说:老排长,“802”演习阅兵,我们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当时编队也出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后边谈这样的一个问题),您说,3名领队按三角形“△”队形编。老排长,我看这样编法也有问题。什么样的问题?老排长问道。我说:领队距第一排面距离是5米,三名领队呈三角形“△”,打比方说,第1名在前边好说,后面2名一字排列,他们之间停止间间隔10公分,行进间间隔是20公分。第1名和后边2名前后距离按75公(齐步、正步走一步距离的标准)停止间和行进间看起来是个尖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看起来不美观。如果是要等边三角形“△”,后边2名左右之间的间隔距离也要75公分(前1名和后2名前后距离是75公分)。还有一个问题,口令下达,音量分散,不聚焦。特别是阅兵现场有阅兵进行曲喇叭声、观众欢呼声等,声音干扰因素多。老排长听我这么一分析说:俊光,你说的也对。到时方队组成后,三名领队还是按一字排列。就像咱们护旗方队军旗组一样,陆军在中间,海空军左右各一名。我说:老排长,还有一个问题,方队编程是按横排面还是按纵路?这都是个问题。主要是陆海空军人数不一样。
过了几天时间,我的老连长于华礼副参谋长(曾任三军仪仗大队大队长、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老指导员刘海双政委(曾任三军仪仗大队政委、某警卫师政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到三军仪仗大队来看望训练情况。于华礼副参谋长、刘海双政委两位老首长见到我后,刘海双政委同样问到了三军女兵方队编成问题。他也提出来采取纵路编成。我说:政委,前几天,我和老排长为这个方队编成专门聊过。方队14个排面,每个排面25名队员,无论是从排面上还是从纵路上分配,每个兵种的人员数量都是不对等的。于华礼副参谋长说:咱们“802”阅兵,护旗方队刚开始编队也按纵路编过。最后看不行,又改为横排面编成。刘海双政委听后,说: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每个排面25名队员不会变的。那只有增加一个排面,15个排面,每个兵种5个排面。这样方队编制总体数量又增加了。
就在我对方队编成问题苦思冥想时,一天吃过早饭后,正准备到操场训练。常东华方队长(曾任白求恩军医学院副院长、镇江船艇学院政委、青藏兵部政委、西藏军区保障部政委)给我说:老兄,定了。把我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马上问常东华方队长:老常,啥定啦?他一脸高兴的样子对我说:昨天晚上,他们打来电话,阅兵总指挥部确定咱们三军女兵方队增加一个排面,领队增加一名,3名领队。我随即说道:嗨,老常,这下行了,这就对啦。为这个编队问题,这些天我的老首长。于华礼副参谋长、刘海双政委,程志强副参谋长十分关心咱们这个三军女兵方队,三位老首长和我探讨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老首长们给我出主意,想办法……老首长们对三军女兵方队的关心关注。与其说是老首长对三军女兵方队寄予希望。我想还有一层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我曾经是他们的兵。
1984年,是时任三军仪仗队于华礼大队长、刘海双政委两位老首长,把我选派到原军医学校,参加组织建国35周年国庆受阅女兵方队,担任第一排面教练员训练任务。时隔25年后,我再次受命担负三军女兵方队总教练任务,老首长们依然像当年那样,给我提出了要求,记得那是1984年2月,连队通信员通知我到大队部去一趟,我到了大队部值班室,于华礼大队长已在值班室,我向于华礼大队长立正行举手礼报告后,他说:王俊光,今年北京首都搞国庆阅兵,军区通知我们选派2名,到军医学校帮助训练,经大队党委研究,确定你带83年新兵刘宝权一起参加帮助训练。稍作停顿,于大队长又说,王俊光,你们出去帮助训练,代表着三军仪仗队全体官兵荣誉。一定发扬三军仪仗队的好传统、好作风,把女兵方队训练好,圆满达成目标。现如今,老首长他们依然希望三军女兵方队以优异的成绩,圆满顺利通过。老首长们的谆谆教导、殷殷期望,令我终生感动。
关于对方队编成的认识。首先,正确认识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受阅方队训练要求标准是绝对整齐的,我们追求的标准是绝对整齐。但要想达到绝对整齐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人们是高级活体动物,各有差异。不像机械化生产物件,一个模型出来,尺寸标准,大小样式等都一样。其次,正确认识个体差异与整体的关系。方队编成的好坏直接影响方队训练质量和美观,根据人的个体生理特点,结合受阅队列训练经验,尽量达到编配最标准,最优化,最理想的效果,以符合受阅训练对美观的要求。比如:三军仪仗队队员,虽然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小伙子个个长得很帅气,也不是身高一样高的,同样也存在个体上差异,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对受阅方队编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1981年华北某地军事演习阅兵,也是后来我们所称呼的“802”军事演习阅兵,上级赋予三军仪仗大队担任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任务,这是三军仪仗大队第一次担负阅兵护旗方队任务。对于三军仪仗大队党委和首长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任务,全新的使命。上级下达了方队人员总体数量,但是方队怎么样编成?编成多少个排面?每个排面编多少名队员?排面数量用偶数还是用奇数?每个排面的队员编成是用偶数还是用奇数?陆海空三个兵种是编成横排面,还是以纵路进行编成?按照横排面编成,每个兵种分别编几个排面?按照纵路编成,每个兵种编成几路?预备队员编配几名,如何编队?该问题摆在仪仗大队党委首长面前。刚开始方队编队采取陆海空三个兵种纵路编成,这样编成问题来了,每个排面11名队员,一种编成是:陆军4路,海军4路,空军3路;还有一种编成是:陆军5路,海空军各3路,陆军5路在中间位置,海空军在左右两侧,这样也不行。因为,陆海空军每个兵种人数必须一样,必须是等同的,不能出现这个兵种人数多,那个兵种人数少。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条件高、要求高的情况下。一方面,方队组织部队观看了世界各国阅兵录像片,让官兵们了解熟悉各国阅兵方队场景,借鉴学习,举一反三,以便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大队党委、领导依照我们的国情和军队实际,结合几十年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编队经验。最终确定方队编9个排面,每个排面11名队员。采取陆海空三个兵种横排面编成。每个兵种三个排面。军旗组3名,1名军旗手,2名护旗兵,每个排面2名预备队员。方队队形按照仪仗队队员身高,从高到低依次顺序编排,即右高左低、前高后低,从空中俯视方队队员头顶部,是一个平面效果。从方队前后左右任何一个位置看头部整齐度,呈现出第一名基准兵到最后一名队员,以扇形面由高到低的渐进型的稍微斜平面效果。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关于编队的技术处理问题。人的个体生理决定着受阅训练方队的编成,比如:队员身高相同,但有的臂长臂短,腿长腿短,肩高肩低,肩宽肩窄,上身长下身短,上身短下身长,体胖,体瘦,脸型大小,脖子长短,粗细,等诸多不同因素,在编队中尽量做好局部优化调整,达到整齐。同时,编队完成后,队员位置,尽量保持稳定性,除特殊情况不随意调换队员位置。目的是培养队员左右邻兵,前后邻兵配合默契意识和视觉感觉意识。根据队员身高,结合单兵训练教练员对队员动作的好坏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编队过程中一并将三兵(基准兵、框子兵、丁字兵)进行初步确定。
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三军女兵方队编成450名,15个排面,每个排面25名,领队3名,正式队员378名,阅兵总指挥部考虑到女兵体质因素,结合建国35、50周年国庆阅兵女兵方队经验,在方队队员编成上,给予了适当的增大,增加了一个排面。
徒(步)手方队单排面整齐训练与方队合成训练之间的关系,是既独立又紧密结合的。所谓独立,就是单排面训练必须是整齐一条线(还有左右间隔,前后对正等诸多规定要求),是方队整齐训练的重要基础。第1排面在方队位置举足轻重,是方队的门面,窗口,方队走的好与坏,1排面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地位,但要做好领路人,必须下苦功夫,真功夫,实功夫。别人付出一分,1排面要付出十分甚至更多。1排面训练困难大,行进方向,没有景况参照物,全靠视觉、听觉、感觉训练。如:间隔,标齐,步幅,步速,摆臂,摆头角度,踢腿高度等,规定要求都要高。一排面是领头羊。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2、3、4、5排面是方队的领路人,把整个方队的步子带好带稳。6、7、8 、9、10排面是方队的脊梁,在方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桥梁与纽带的作用。7排面又是中间脊梁中的脊梁,这好比是房屋顶上的横梁,要挑起来,在方队中间位置,起着主心骨的作用。6、7、8、9、10排面前要保护好1、2、3、4、5排面,后要带好9、10、11、12、13、14、15排面,是方队的第二道防线 排面是方队的第三道防线排面是方队的第四道防线,是方队的后大门,要关好大门,特别是后摆臂整齐必须要一致。如果说第1排面是开场戏,第7排面要挑起大梁,第15排面就是完美谢幕。因此,说每个排面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整齐划一的目标是相同的,这就如同一台机器一样,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在每个位置上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三军女兵方队编成450名队员。正式队员378名。这是中国阅兵史,乃至世界阅兵史上,史无前例的最大的一个方队。无论是正式队员,还是替补队员,都是方队一分子,你1个人也好,25人也好,378人也好,450人也罢,如同一台机器的一个螺丝,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承担的任务不一样,但缺一个都不行,也就是说机器缺一个螺丝机器就可能出故障。那么一个方队、一个排面,一个人就如同这台机器一样,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独立运行,又紧密相连,互相配合,同频共振。最终目标是达到方队横、纵、斜三线整齐一致。
国庆阅兵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特殊重大军事任务,各项标准要求十分高,受阅部队教育、训练,管理、养成等,一定要采取超常机制、超常状态、超常手段、超常措施,超常要求,以雷霆之势确保每项任务,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逐一扎实落到实处。
实践使我体会到,受阅训练,说到底就是纠错训练。通过训练,察觉缺陷,纠正问题,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通过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指错纠错改错,最终达到合格优秀的标准。
从改革开放后,我经历的四次大阅兵来看,“802”演习阅兵训练用时5个月时间,建国35周年受阅训练用时8个月时间,建国50周年受阅训练从准备到正式开训月时17个月时间,建国60周年受阅训练用时10个月时间。为什利用这么长时间去准备,去进行训练,主要是因为动作达不到标准,需要长时间进行刻苦训练,把不正确的动作,通过科学严格训练达到符合受阅动作标准。假如说,动作都符合规定标准,10月1日,国庆节把方队拉到,直接走就是了。既省时省力,又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正是,因为受阅训练动作不达标,所以,才下如此大的功夫,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训炼,大家都懂得。
毛主席曾说过:“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人们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存在着一种惯性的潜在的思维意识,那就是,喜欢听恭谁话,听表扬话,听阿谀奉承话,不愿意听批评的话,甚至是正确意见的建议等,而受阅训练恰恰与之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导致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与指错纠错改错,点名道姓进行批评产生了矛盾。
方队合成训练中,点名道姓指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动作上的,点名道姓起到警示作用,让队员迅速改正动作毛病。其二是作风纪律上的,有的队员要求不严格,如:在队列中嬉笑,交头接耳说话,乱动,一会摸摸脸,一会擦擦汗等,有的精力不集中,反应口号慢。或因精神紧张抢口令,眼睛不聚焦,东张西望等等;其三因伤病,特别是女性生理期,带病坚持训练,还有个人或家庭亲人突发问题,在精神上、体力上影响做动作的标准;其四是个别队员在方队合练中,自身要求放松,做动作不认真,不用劲,甚至偷懒,蒙混过关。
如果是动作上的问题,通过刻苦训练,达到动作标准,反之如果是作风纪律上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这就是思想问题、态度问题、作风问题,必须予以严厉批评教育,坚决克服。
由单排面训练转入方队合成训练,队员从心理上动作上一时有此不适,特别有些队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教练员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是:一点到自己心里就不高兴,有抵触情绪,觉得自身做的对,认为教练员与自己过不去,为什么点我?不点别人?二是,一点到自己就推卸责任,是前面队员的事,不是我的事,是他们在晃。三是,点到自己就慌神,就着急,就紧张,从而影响动作规范和质量。四是,个别时候,教练员也有看失误点错名的时候。方队在运动过程中,教练员眼睛看到了某个队员的动作失误,但点名时产生口误。这种现象也是有的。实事求是讲,每一名队员在方队合练中都想把动作做好,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但训练是一个一直在变化的动态过程,今天动作很标准,很到位,明天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某一个动作出现失误,尽管个人有良好的愿望,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方队合成训练是一个团队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有机整体。
在方队合成训练过程中,个人的动作上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精力不集中,听口令反应慢了,上体不稳,摆臂定位不准,踢腿高度不够,向右看摆头角度不到位等等问题,教练员在队列外边看得十分清楚。教练员发现了某个队员的问题,必须当机立断指出来,给队员以警示,迅即改正动作毛病,确保排面和方队的整齐。同时,也让队员清楚自己此时的动作是错误的,队员用视觉感觉自己所处位置的景况是不准确的,以此铭记于心。达到以后在这问题上不犯同样错误。影响方队整齐训练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仅以排面整齐出现波浪形问题为例,教练员为什么必须及时点名道姓。比如说:一个是发生在前五六或七八名队员位置,一个是发生在中间队员位置,或是发生在后半部分倒数第五六名或七八名队员位置,以这三个点位进行说明。每个位置发生的问题,给排面整齐所带来的危害是不一样的。排面出现波浪形问题,根本原因是步幅不准,忽大忽小,还有上体不稳晃动,上体或前倾或后仰等,步幅落后了或是突出了,一步赶上或一步退回来,给后边邻兵造成忽进忽退的感觉,波浪由此产生。解决的办法是,防止突然进突然退,大起大落,利用行进间三、五步距离,慢慢地渐渐地把步子追赶上,或是退回来。同时上体一定要保持挺拔平稳,不能出现前后晃动。排面整齐出现波浪形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如前五名队员位置步幅出现忽进忽退,忽大忽小。整个排面则会出现浪摆动现象,也能这样说,叫“摆龙阵”。
如果是中间队员位置、步幅出现忽进忽退、忽大忽小,排面则会出现前弓形或后弓型问题,也可叫做前反弓、后反弓,还有一种现象也许会出现,就是中后段队员如把控不好,极易出现中后段队员后摆或前摆式波浪形问题。如果是倒数第五、六名队员位置步幅,出现忽进忽退、忽大忽小,极易出现前摆或后摆,俗话叫做“甩尾巴”问题。
这些问题是方队合成训练比较致命的。教练员必须迅速指出来,让队员及时注意修正改正,确保方队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每名队员在方队合成训练中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与沉着冷静。队员在行进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是瞬间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准确判断。二是不盲目跟进,及时止损。三是可以用小口令提示前一名队员你突出了或是落后了,上体前倾或是后仰,前晃或是后晃。把问题控制在一个点上面,不扩大化,发现了苗头,及时消灭了萌芽状态之中,也可以称之为“防火墙”。反之,就很容易出现上述波浪问题,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诺米骨牌”效应。
方队合成训练中,正确指出问题,这是教练员的责任,指毛病,挑毛病,纠正毛病,尽快让队员改正毛病,训练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反复地纠错过程。有的队员对自己的动作毛病是清楚的,有的队员属于是突发问题,教练员在指挥中十分着急,教练员想达到他们要求的动作,但队员做不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受阅训练有一句口头禅:“阅兵无小事,事事关政治”。所有参训人员从思想上格外的重视,深知责任重大,无比光荣。
训练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教练员在思想上、精神上、体力上这根弦始终绷得太过紧张。从训练开始就处在高压状态下,有的教练员晚上睡觉做梦,说梦话,都是训练的话。张三头歪了,李四出腿速度慢了,王五抓地力量不够,给我出列,给我站好……在训练中,整个方队在行进中,教练员没时间,也不可能让方队叫停,单独给某个队员进行纠正,只能是在运动行进过程中察觉缺陷,迅速指出,有时候教练员不由自主地莫名其妙地无名火就发了,怎么办?无挽救措施,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方队训练点名,队员还感到自己很委屈。这就是训与被训的矛盾体。是为合练时不让首长点方队的名,现在的点名是为十一正式阅兵不让主席和全国人民点三军女兵方队的名。
作为队员必须有一个清醒头脑,正确对待点名,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清利弊关系,现在的点和十一的点名,哪头轻、哪头重?其道理不言而喻。教练员在训练中,有时因排面整齐训练上不去,着急上火,无意间出现说话不注意,甚至发脾气,出言不逊,甚至带脏字,教练员这样做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有时也迫于无奈,但动机和出发点是为了方队合成训练质量尽快提高。以优异的成绩,圆满顺利通过,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作者简介:王俊光,1980年11月入伍。原联勤部天津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曾任原天津军需仓库政委,原天津器材通信仓库政委。曾在团,师,大军区三级政治机关工作。在三军仪仗大队服役期间,参加执行了近百次迎外仪仗司礼任务,参加了“八0二”演习阅兵,是三军仪仗队护旗方队队员,参加了建国35年国庆首都阅兵任女卫生兵方队第一排面教练员,参加了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任女兵方队总教练,参加了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任三军女兵方队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