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22:32:01 来源:必发bf88
「与其说“怎么样对待NPD”,不如说如何构筑一个坚实的自我、一段健康的关系。」
前有《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厨艺惹争议,网友纷纷在各路嘉宾的微表情中抽丝剥茧探寻其做饭真实水平;后有新综《再见爱人4》上线,杨子也成为热议焦点,关于PUA、亲密关系的探讨再掀高潮。
网友将两位争议人物的特点归结为NPD,并将何炅、黄圣依及其他嘉宾戏称为“NPD受害者联盟”。
何为NPD?其全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表现为自我中心、忽视他人需求和对批评产生极端反应。
例如,黄磊非得拿榨油用的豆子做菜,在捧场试吃的何老师已经面露难色时仍劝其“得一把一把吃才好吃”;在网络热议的“毒豆角”事件中,黄磊第一怪宋丹丹备菜不周,第二怨豆角本身太老;而下田掰玉米时,黄磊先批评何炅方法不当,后科普起自己理解的“水土流失”,疲惫到失去表情管理的何老师忍不住“赶人回屋”。
即便如此,绝大部分时候何炅都在第一时间送上最高级别的赞美:“这豆角哪里老了?这豆角太棒了!”“这土豆丝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土豆丝!”何老师的高情商和百变话术将黄磊的每一道菜都稳稳托举成“世界上最好吃的xxx”。
虽然有人调侃何炅的表现怕不是有“异食癖”,但广大网友还是佩服何老师的高情商话术,更有人隔空喊话“谁能像何炅对黄磊一样对我”。
的确,在日常生活中,业务能力顶尖的夸夸团不多见,我们也常常不是固执己见的NPD,而更像是困惑的赵丽颖、笑容僵硬的鹿晗和安抚“家长”情绪缓和气氛的刘宪华。
作为掌勺厨师和文娱行业中的大前辈,黄磊对《向往的生活》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在网友对蘑菇屋的人际关系生态复盘中,黄磊“黄大厨”的人设却崩塌得如此彻底,甚至于遭到众嘲,或许不是因为具体哪道菜的味道不尽如人意,而是因为他一餐又一餐固执己见的“创意食谱”,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频繁甩锅又“好为人师”的行事方式。
翟学伟教授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一书中提到,社会和组织的结构是家庭结构的翻版和延伸,人情关系从家庭向社会泛化。
就像节目中常常会出现“家长”“哥哥”“妹妹”等称呼所暗示的,在“蘑菇屋之家”的“类亲缘”关系中,黄磊和家庭结构中的父母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黄磊和其他嘉宾的交往模式让很多人链接到了自己和NPD父母之间的相处。
对亲缘关系的反思和探析一直是网友们感兴趣的话题,NPD在原生家庭中似乎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有过这种自己被忽视、打压、批评的无效交流时刻。家庭中,孩子变成了NPD父母吸取能量的“血包”。
在和NPD相处时,人们的情感被长时间地压抑和忽视,以至于常常感到疲惫,失去了表达欲,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和厌弃。
与黄磊迟到七年的翻车不同的是,杨子几乎是在《再见爱人4》开播的第一时间就被网友精确定位为“爹味”和“NPD”。
在节目中中,杨子想要“浪漫一次”,强烈邀请黄圣依看星星。听着不断重复的“你肯定没看过这么亮的北斗七星”,黄圣依终究是起身了,她说“我觉得对抗更耗费力气”。
结果,黄圣依在综艺里转头选择“不离婚”,观察室的一众嘉宾都表示不理解,屏幕前的观众也大呼“成为明星夫妻play的一环”。
爱情是否坚牢,厨艺是否过关,真人秀之外的我们好像永远没办法找到真正的答案,但却成为网友们观察和体悟自身的重要窗口。
是网友太敏感了吗?是短视频营销号放大人性之恶了吗?不然。真人秀是社会的缩影和公共讨论的素材,让我们从无人倾诉的愤懑中抬起头来。
“黄磊好像我领导,需要人时刻捧着他”“杨子和我前同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工作上是无尽的打压与否定”……
足够敏感、意识到情感剥削的“血包”们怎么样应对或逃离?蘑菇屋时期的沈腾尝试了一种方法。
沈腾烤乳猪经验充足但被黄磊“说教”了一整天,于是不放弃任何一句可能的回驳,饭桌上冷不丁的“土豆丝泡水了吧”夺回在厨艺上的话语权,最后以一句“样样通,样样松”盖棺定论,搞得黄磊“气急败坏”,直言“你信不信我抽你”。何老师只能立马找补,笑着说“节目宣传片第一句就剪这个”来化解尴尬。
二人无意中形成了巧妙的对照组:NPD-血包这个权力结构的打破者与维护者。这提醒我们,NPD人格离不开其与周边失真环境的“相辅相成”:只剩一种声音、只有一个“我”的环境往往会导致认知失调,NPD人格的“自我中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被强化,久而久之便没有办法接受挑战和质疑。
黄圣依需要和杨子的7个小号组成8人群聊才能跟丈夫流畅对话,自述婚姻于她像《楚门的世界》,直言“他用他的思想建构我,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在节目中被问到“是否有个人财产”时略显疑惑和迟疑。
即便如此,杨子的片刻服软黄圣依立马照单全收,迅速从心灰意冷到对婚姻重获信心。失去对自己情绪和现状的体察,成为关系中的自我加害者,并不会让另一方因感恩而悔改,只会让“输血管”更加畅通,剥削性的权力关系更加牢不可破。
如果发声和反抗也无济于事,那么出走和逃离也不失为好的选择。正如改编于自驾游阿姨苏敏真实人生故事的电影《出走的决心》中所展示的:一个被家庭“吸干血”的女人,寻找自我的声音、找到自主的力量成功出走。
出走的时机或许难得,但无论是大胆夺回话语权,还是追求独立的意识、财产和能力,一旦“血包”开始了对自我主体性的追求,NPD的影响就会开始消解。
观众从一幕幕一餐餐中慢慢感受到自身真实的疑惑和不适,遂将何炅的搞怪表情解读为“隐忍复仇”的信号——因不满黄磊的打压和“黑暗料理”而积极捧杀,最后让观众在数年后发现真相。
更加“自我”、拒绝再做“血包”的我们不断问出这句话,互联网翻腾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和“鞭尸”,答案似乎已不再重要。
《向往的生活》从开播到收官时历7年,足够一代人从小学毕业到步入社会。人际关系随着心智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总是有流动的可能。
长大后的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小时候“向往”的生活里有这么多细微的交锋,但回头看
大家怀念那间最初的蘑菇屋,几个人一言一语,悬灯斟酒,与月谈天,有热腾锅气、小狗欢闹、蝉鸣鸡啼,完完全全符合了许多人对真正的悠闲生活的想象。
黄磊和何炅常常并肩坐在一起,回忆青春,和来到蘑菇屋的老朋友一起,唱起年轻时的歌,流下感动的泪。
但这一档给大家带来温暖和感动的长青节目却被批评为“越来越不令人向往”,当然不只是因为短暂的做饭风波。
比起黄磊“大厨”人设朝夕间崩塌,更多网友归结为“后期大量宣传嘉宾涌入”,复杂的娱乐圈人际关系让平实的日常慢慢变得奢侈,“家”的归属感在人来人往中被稀释:慢慢的变多的影视剧综宣传任务让田园生活的劳作也慢慢变成了作秀和娱乐,饭桌上聊天的重心也不再是白日小狗小羊的趣闻、镇上有趣的摊主和归途的晚霞。
从捧着西瓜看电视的孩子到“整顿职场”、用“让领导不敢委以重任的头像”,如今作为互联网用户主力的成年00后,渐渐开始在童年一笑而过的片段中赞赏沈腾的回怼,共情赵丽颖的迟疑,更钦佩何老师的高情商,了解并学习何为“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一书这样解释:
社交网络热度不减的“高情商测试”中,网友们探讨“领导车前倒车让路”如何成为满分答案;山东IP和四川IP答案风格大相径庭,网友一边逐句学习满分答案一边感叹“搞不来,就不能有啥说啥吗”。
,网友们对黄磊两次回应的态度变化,也隐含着这种期待。一开始“娱乐大家也挺好”的淡淡回应网友们并不买账,“看人下菜碟”的指责依旧刺耳。
直到乌镇戏剧节青年之夜他玩梗自嘲“多吃点啊,放心,今天都不是我做的,放心吃!何老师就别吃了”,台上台下笑作一团,风评转向“有格局、蛮好玩的”。
十月的舆论风波终会告一段落,以后或许还会有“黄磊2.0”再次活跃于“梗指南”。
,我们在这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观察中分析关系、调侃玩梗之后,还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指南。
与其说“怎么样对待NPD”,不如说如何构筑一个坚实的自我、一段健康的关系。
诚然,人际关系中存在着权力动态与沟通策略,但无论是亲子、伴侣、同窗还是朋友,这些关系都不应演变为一场零和游戏。
真正的交流不应是高墙筑起、攻防对立的战场。展现真实自我,接纳敏感脆弱,绝非交往中的“败笔”。
用倾听与表达将我们与世界紧密相连,那些所谓的技巧,在真实的情感联结面前往往黯然失色。